孙中山为斗门人改名与为人瑞题词

区达权撰文 点击率:1857

    为孙智兴改名

    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领导人。他使用过不少名字,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,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理想和期望。此外,孙中山还曾为几位支持他革命的斗门人改过名字。

   孙中山姓孙本名文。是在家乡上学时所取的训名。在欧美,孙以其号“逸仙”或全称“孙逸仙”(即英文“Sun Yat-sen”)而闻名于世。

    此外,孙中山还用过孙载之,中山樵、陈文、山月、杜嘉偌、公武、帝朱、高达生、吴仲等化名,以及杞忧公子、中原逐鹿士、南洋小学生、南洋一学生等笔名。共十几个。辛亥革命以后,孙氏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,他于所有公私档案均以“孙文”署名。

    孙中山不仅其本人名字众多,而且喜欢为挚友更改名字。

    斗门井岸镇坭湾村的孙姓早年从香山县 沙边迁来。孙芳裕是孙姓中的大户人家,历代是华侨。他们与孙中山同祖同宗, 都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。

    孙芳裕有4子2女。儿子孙智和、孙智兴与孙智维三人早年出国谋生。孙智维从澳大利亚回国后,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,在卫戍团担任团长,深得孙中山器重,孙中山为他改名叫“孙扶帮”。孙智兴跟他父母一样,都信奉基督教。有一次,孙智兴在南洋一所基督教堂里遇见孙中山。此后两人过从甚密,孙智兴还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。他四处奔走,积极动员华侨为革命捐款。后来他回香港在水安公司任董事期间,通过孙中山结识了苏松山。由于孙智兴积极资助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,孙中山把他视同兄弟,还特别为他改名叫“孙光明”。

    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,担任大元帅。同年10月15日,孙中山以“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孙文”之名义签发任命状,任命孙光明为香港筹饷委员。孙光明回到广州后,孙中山又安排他在军政府中任职。1922年7月,孙中山在广州黄埔永丰舰上签发命令.再次命任孙光明为筹饷委员。

 

    为斗门人瑞题词

    在井岸镇坭湾村村民孙国强家里,珍藏着一个1米多高的宽边柚木大相架。由于年深日久,镜框玻璃已破裂,但相片上的老人像和周围的毛笔字仍很清楚。照片上方的题字是“淑德高龄”;右侧题款是“孙母周太夫人百龄晋一荣庆”;左侧落款是“孙文敬祝”, 下面还盖有“孙文”的朱印。

    经考,题字是孙中山的墨迹。据悉,这是目前保留下来唯一的一幅孙中山祝贺百岁老人的亲笔题字。

    孙国强的祖父是孙智和, 孙智兴和孙智维是 孙国强的叔祖父。民国八年(1919年),信奉基督教的孙母周氏老太太百龄大寿,智兴、智维兄弟请来摄影师为母亲拍一张生日照,并带到广州放大4张,智和、智顺、智兴、智维每个兄弟1张,用宽边大镜架镶嵌。此事被孙中山获悉,他十分高兴,在每幅照片的衬底上题字签名,并为孙周氏写下《孙周太夫人期颐祝词》。祝词全文是:

 

三从四德兮巾帼之英,

贫而无怨兮德性廉明;

克勤克俭兮乡党有声,

笃信基督兮不慕虚荣;

获福无量兮子孙昌盛,

耶和华锡兮嘏寿百龄。

 

    这是孙中山传下来仅有的两首完整的诗词之一(另一首是祭奠萍浏醴起义烈士刘道一的诗:半壁东南三楚雄,刘郎死去霸图空。 尚余遗业艰难甚,谁与斯人慷慨同? 塞山秋风悲战马,神州落日泣哀鸿)。

    为了纪念,孙家兄弟在家乡泥湾村长乐里南面的平山上,给母亲建了一座“百岁坊”,孙周氏102岁逝世,就葬在“百岁坊”下。孙智兴兄弟还清了石匠将孙中山的祝词刻在墓碑上。此碑为花岗岩石质,长1.8米,宽o.85米,边缘厚0.18米,全用清秀的隶书泐刻。碑面中间:刻蓄“孙公讳芳裕孙周氏太安夫人百岁纪念合墓”字样,墓碑右边上款共5行字,最后一行是“附泐孙用氏太夫人期颐祝词”,第2至4行就是孙文的祝词全文,第5行是“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孙文敬题”。墓碑左边足下款,由上而下刻着孙芳裕主子、孙和曾孙的名字,末尾是“敬泐”二字。

   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变迁, “百岁坊”现已无存。1988年,斗孙周氏的墓碑被门县文物管理部门征集到城里作重点保护。